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是什么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是啥

AquArius 27 0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是什么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是啥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是什么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是啥-第1张图片-百晓生活录

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4、出处:出自于《论语·为政》。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翻译

1、三十而立,是说在前面阶段的学习和充实自己修养的基础上,确立自己在为人处事,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原则。
2、四十不惑,是三十而立的下一个阶段,四十不惑,是说用自己的原则在经历许多的人和事后,对自己的原则不惑,而不是说对什么都不疑惑,如果都不疑惑那就成为神人了。
3、五十知天命,也不是所谓的宿命论,而是明白所谓命运,现在的一切一切,都是自己造就的,因此就应不怨天、不尤人。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30而立,40而不惑,50知天命,60而耳顺,70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上面

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30而立,40而不惑,50知天命,60而耳顺,70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上面什么意思

意思是: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出处:《论语•为政》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是什么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是啥-第2张图片-百晓生活录


扩展资料: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三十岁:而立之年.四十岁:不惑之年.五十岁:年过半百.六十岁:花甲之年.七十岁:古稀之年.那八十岁是什么?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耄耋之年。100岁乐期颐。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是什么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是啥-第3张图片-百晓生活录

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