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叫什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上一句。)

AquArius 22 0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叫什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出自北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后借用为词牌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出自北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后借用为词牌名。多表示陈迹消逝,历史向前发展。
历史出处

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词意介绍
大江滚滚向东流,波浪中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那遗弃了的旧营垒西边,人说是三国周瑜大败曹公的赤壁。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峭壁耸人云霄;惊涛骇浪汹涌澎湃,日夜将江岸冲击撕裂;波滔水涡翻滚腾跃,像似卷扬起千堆白雪。江山如图如画,一时引出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郎公瑾,那时乔家小女初嫁归门;他英姿雄健睿智卓越,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执羽扇,头著纶巾;从容潇洒笑谈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浮想万千。可笑我如此多怀古幽情,竟未老先衰鬓发斑白。啊,人生如一场梦幻,还是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长存的大江明月。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上一句。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宋·苏轼
  大江⑴东去,浪淘⑵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⑶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⑷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裂)岸,卷起千堆雪⑸。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⑹公瑾当年,小乔⑺初嫁了(liǎo),雄姿英(yīng)发⑻。羽扇纶(guān)巾⑼,谈笑间,樯橹⑽灰飞烟灭。故国⑾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huā)发(fà)⑿。人生⒀如梦,一尊还(huán)酹(lèi)⒁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注释】
  ⑴大江:指今天的长江。
  ⑵淘:冲洗,冲刷。
  ⑶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⑷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
  ⑸雪:比喻浪花。
  ⑹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⑺小乔:乔玄的小女儿,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有沉鱼落雁、倾国倾城之貌。
  ⑻英发:英俊勃发。
  ⑼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⑽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所谓樯橹,物也;所谓强虏,人也。自古便有樯橹与强虏之争,记得上此课时,老师也曾对这两个词进行了分析,出于不同的版本,要看编者的喜好以及个人的理解,并没有所谓的对错,这两个词用于此处皆对,所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用,不过考试时更好根据课本。鄙人认为,有争论的东西出在考试卷上需要慎重。现在人教是用“樯橹”。)(苏教版作“强虏”)
  ⑾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指古战场。指假战场黄州。
  ⑿华发:花白的头发。  华:《现代汉语词典》这个字读huā(一声),花白义。
  ⒀人生:现有版本作人间。
  ⒁尊:通“樽”,酒杯。
  ⒂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翻译】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念奴娇·赤壁怀古》【创作背景】
  这首《念奴娇》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风景优美,是文人清赏之地。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八载东坡语:
  黄州西山麓,斗入江中,石色如丹,传云曹公败处,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曹公败归,由华容路,路多泥泞,使老弱先行践之而过,曰:'刘备智过人而见事迟,华容夹道皆葭苇,若使纵火,吾无遗类矣。今赤壁少西对岸即华容镇,庶几是也。然岳州复有华容县,竟不知孰是。今日,李委秀才来,因以小舟载酒,饮于赤壁下。李善吹笛,酒酣,作数弄。风起水涌,大鱼皆出,山上有栖鹘,亦惊起。坐念孟德、公瑾,如昨日耳。苏轼这里所描述的风起水涌景象和对曹操、周瑜赤壁之战的联想,在这首《念奴娇》词和《赤壁赋》中都有鲜明生动的反映。
  值得注意的是,苏轼对于黄州之赤壁是否三国时赤壁之战的故地是颇存疑虑的。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处,舞谢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什么意思

江山千古依旧,割据的英雄孙仲谋,却已无处寻觅。无论繁华的舞榭歌台,还是英雄的流风余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

出自《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

原文: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叫什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上一句。)-第1张图片-百晓生活录

扩展资料:

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原仍然记得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

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辛弃疾调任镇江知府以后,登临北固亭,感叹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这首词用典精当,有怀古、忧世、抒志的多重主题。江山千古,欲觅当年英雄而不得,起调不凡。开篇借景抒情,由眼前所见而联想到两位著名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对他们的英雄业绩表示向往。

接下来讽刺当朝用事者韩侂胄(侂:tuō,胄:zhòu),又像刘义隆一样草率,欲挥师北伐,令人忧虑。老之将至而朝廷不会再用自己,不禁仰天叹息。其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写北方已非宋朝国土的感慨,最为沉痛。

词的上片怀念孙权、刘裕。孙权割据东南,击退曹军;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不仅表达了 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表达了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

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草率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鲁莽从事,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词人收复中原的决心不变,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明代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之一。”这种评价是中肯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栏杆外滚滚波涛,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东去”下半句是什么?描写的是什么地方?

下半句是:窗户间堂堂日月,尽四时凭眺,几曾见黄鹤西来。描写的是武汉黄鹤楼

这是武汉黄鹤楼的一副对联,作者未知,全联为:

栏杆外滚滚波涛,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东去;

窗户间堂堂日月,尽四时凭眺,几曾见黄鹤西来。

译文:

栏杆外面江水滚滚的流淌着,任凭是历史上的千古英雄,也挡不住大江滚滚向东去。窗户间洒满了明亮的日光、月光,即便是一年四季踞高远望,也不曾看见黄鹤从西边飞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叫什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上一句。)-第2张图片-百晓生活录

扩展资料:

这副对联,写出了登楼所见之雄伟景象以及对历史英雄的追思和感慨。上联写“栏杆外”之远景,通过视觉,展示波涛“滚滚”、一泻千里的景象,触景生情,自然想起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们都已被历史的“大江东去”之水所淘汰。

上联借用了苏轼的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下联是写“窗户间”之近景,日月“高照”,堂堂生辉,“四时”之景,尽收眼底,却不曾见“黄鹤”西来,使人自然想到“黄鹤一去不复返”的诗句。

这副对联,既有眼前之景的实写,又有历史逝去的虚写,还有触景生情的感慨,更有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内容浓缩,十分丰富。

赏析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

请快点,谢谢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地有舜日尧天。

此联载于梁章钜《楹联丛话》。原见于金陵藩署(本明中山王故邸)。“唐宫汉阙”一作“唐陵汉寝”,“春回”一作“西回”。
赏析:
上联前两句借用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词句,“楼外”、“山外”又是从林升的《题临安邸》中“山外青山楼外楼”化出,且用顶真手法。联句引发对祖国山河的怀恋之情,发思古之幽情,大处着笔,给读者展开一副风云迭起,辽远壮丽的景象;
下联则从小处点墨,从小见大,错落有序,“小苑”、“佳丽”、“绿树”、“红雨”,文辞华丽,描绘出美丽的画卷,使人观之有物、闻之有声,感情贴切。一“问”一“看”,使得起、承、转、合十分得体。
整联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创作能力,令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