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改革时间(土地改革的时间和意义)

AquArius 36 0

*** 土地改革时间

法律主观:

土地改革起止时间: 1、1928年12月,中国 *** 颁布了开创农村根据地后的之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实行土地革命。 2、1931年春,基本上形成了“依靠雇农、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土地革命政策。 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 *** 将“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改为减租减息政策,即实行“二五减租”和“分半减息”。 4、1946年5月4日, *** 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由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5、1947年9月,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土地改革是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 *** 领导广大农民废除封建半封建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革命运动。也称土地制度的改革或土地革命。

法律客观:

《土地管理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 *** 土地。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 ***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但是,国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除外。

土地改革的时间和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斗争时期,1950年中央人民 ***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减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阶级,以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早日恢复发争阅土地改革法展农村经济,实行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意义:1.1952年底,全国土改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的农民分到了土地;2.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3.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4.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5.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6.摧毁了美蒋反动集团的社会基础。
以上仅供参考,谢谢!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改革土地制度,实现农民产业化发展?

 *** 土地改革时间(土地改革的时间和意义)-第1张图片-百晓生活录
 *** 土地改革时间(土地改革的时间和意义)-第2张图片-百晓生活录
 *** 土地改革时间(土地改革的时间和意义)-第3张图片-百晓生活录

农村也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业规模化、农村城镇化发展已成为当前农村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国家在“十四五”计划及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将全面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逐步推进农业规模化、农村城镇化、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经济收入,改善农村居民。

随着农村进入新的改革发展阶段,农村的土地改革今后将如何进行?农民的土地权益会有什么变化?它们是目前农村居民最关心的问题。事实上,在深化土地改革的同时,国家也指出要严守耕地集体所有制,逐步推进第二次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改革试点,稳定农村居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除此之外,为了推进农村农业改革发展,国家将重点关注三大耕地问题。

 *** 土地改革时间(土地改革的时间和意义)-第4张图片-百晓生活录

耕地使用效率低是目前农村地区的普遍问题,随着农民进城改革事业的开展,已有不少农村居民进城定居、劳动,加上现阶段粮食价格持续下降,原家庭单位的农业种植生产不能给农村居民带来很多经济收益,因此很多农村居民不愿意进行农业种植生产,导致大量耕地资源闲置,造成土地使用效率。

 *** 土地改革时间(土地改革的时间和意义)-第5张图片-百晓生活录

随着农业规模化事业的开展,国家也明确表示要提高农村土地使用效率,并推出了《关于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表示要充分利用农村耕地资源。通过耕地迁移、耕地管理、耕地入住等,将提高农村耕地使用效率,减少耕地驱逐问题。可见,提高耕地使用效率已成为最重要的改革事业,土地作为农业改革发展的最重要资源,只有提高耕地的使用效率,才能有序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

 *** 土地改革时间(土地改革的时间和意义)-第6张图片-百晓生活录

耕地滥用也是目前农业改革发展面临的最严重问题,目前农村耕地滥用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非法占用耕地住房、耕地“非农化”、耕地“非粮食化”,由此产生的原因是“利益”一词。事实上,农民、小农户、农村集体组织、农业规模化种植人群追求的都是“利益”,因此,为了自身利益,非法占用耕地建房,使耕地“非农化”,使耕地“非粮食化”,从而出现了一系列耕地滥用问题。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国家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遵守18亿亩耕地红线,加强对非法占用耕地住房建设问题的清理,同时,国家要坚决遏制耕地的“非农化”,防止“非粮食化”,明确耕地利用优先次序。违规占用耕地建房,违规将对耕地“非农化”这两类群体严加处罚!

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对比

他们的对比通过 时间,原因,内容和结果来总结
土地改革
时间:1950-1953,实际上1947年就已经在解放区开展了。
原因:地主富农占有大量土地,而大量人口的中农贫农雇农只有少量土地,同时也是为了巩固新政权,争得农民支持。
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结果:农业生产恢复并发展,农民踊跃参军、支前,新政权得到发展和稳固。

人民公社化运动
时间:1958
原因:构建城乡二元结构,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中,并以国家名义低价收购农民粮食,再高价卖给农民工业品,完成工业化的原始积累。
内容:党背信弃义,农民失去了土地,加入公社,成为党国的农奴。
结果:国家初步完成工业化,农民成为牺牲品,农业生产遭受极大破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时间:1978年
原因:公社制度严重制约了中国农业生产。
内容:
(1) 包产到户。实行定产量、定投资、定工分,超产归自己,减产赔偿。目前,绝大部分地区采用的是包干到户的形式。
(2)包干到户。各承包户向国家交纳农业税,交售合同定购产品以及向集体上交公积金、公益金等公共提留。其余产品全部归农民自己所有。
初期大量出现过包产到户,但很快被包干到户所淘汰。
结果:农业生产迅速恢复,粮食等产量猛涨。

试分析1927-1956 *** 的土地改革政策及其实践

土地改革,具体来说就是土地制度改革,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比如土地税收制度改革、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等等。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因此关于土地制度的改革可以说一直都在进行。

一九四七年九月,中国 ***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西柏坡村举行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于同年十月十日由 *** 中央公布。

2014年11月11日获悉,由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等多部委参与制定的土地改革总体方案已成形并提交审议,预计最快可在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正式推出,并在2015年安排试点。

中文名:土地改革
文件:《中国土地法大纲》
内容:土地制度改革
时间:一九四七年九月
分享
土改简介

土地改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土地改革是指土地所有权的再分配,即把一部分人占有的土地转移给另一部分人所有。广义的土地改革不仅包括土地所有权的转移,而且包括土地租赁契约的改变。

土地改革是一种通常存在争议的社会安排或改造,其目的是使 *** 能够管理土地的占有和使用。土地改革通常由 *** 或 *** 所支持的房地产商发起并重新分配,改革目标一般为耕地。有时土改会变为一种更具有革命性的计划,其中可能包括 *** 的强行拆除或接受,这也是反对土改的主要原因之一。

无论世界各地,纵观其历史,人民对与土地有关的不满一直是挑起革命和其他导致社会动荡的最常见因素。对于在土地上劳作的人民来讲,土地所有者拥有着特权,即侵吞部分甚至大部分的产品然而并

土地改革
未对生产做出相应的贡献。这是阶级之间的不平等。

因此,土地改革通常是指土地所有权由人数相对较少的富有者、大量土地的所有者(如贵族、庄园、农场主,或通称为土地主)向那些耕作者的 *** 。但广义的土改并非完全是这样, *** 对土地进行的征收以及农业集体化改造亦被纳入。在改革过程中,部分 *** 会给予地主相应的补偿,金额从象征性的小数目至土地实际价值均有。而某些改革甚至不需要所有者同意,即土地革命。

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两次最著名土改运动分别为土地改革运动与耕者有其田运动。

历史沿革

解放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仍维持封建土地制度,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五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五十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他们十分悲惨,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一九四七年九月,中国 ***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西柏坡村军行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于同年十月十日由 *** 中央公布。

朱宣咸作品《争阅土地改革法》.1950年作

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 *** 根据全国解放后的新情况,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规定了没收、征收和分配土地的原则和办法。

《土地改革法》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以便更好地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以利于早日恢复和发展生产。

《土地改革法》公布以后,在3.1亿人口的新解放区分期分批地,有计划、有领导、有秩序的开展了土改运动。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七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还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约三百五十亿千克粮食的地租。1950年,美术家朱宣咸创作的作品《争阅土地改革法》,就非常典型生动的记录了在那个特定时代的历史场景。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基本上正确贯彻和执行了党

土地改革
的土地改革的路线和政策。1951年冬,全国除新疆、 *** 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台湾省外,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任务。而在1952年, *** 地区也完成了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我国存在两千多年(建立于战国,公元前475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此被彻底摧毁,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1949年后,中国确立了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同时宪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 *** 土地。”这就形成了旧的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的主要特征,一是土地无偿使用,二是无限期使用,三是不准 *** 。由于没有把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开对待,致使土地无偿占用,乱占、多占的情况屡禁不止,造成土地资源极大浪费。

由于党和国家在解放区率先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大大激发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1948年冬,陈毅写道:“几十万,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