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的基本色彩是哪些 有关唐三彩的用途

AquArius 31 0

唐三彩的基本色彩是哪些 有关唐三彩的用途

  知识就是力量,为了增加知识的储备量,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唐三彩的基本色彩是哪些 有关唐三彩的用途”,本文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知识点!

  唐三彩的基本色彩是哪些

  唐三彩中的三是多的意思,并不专指三种颜色,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

  唐三彩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一种多色彩的低温釉陶器,在同一器物上,黄、绿、白或黄、绿、蓝、赭、黑等基本釉色同时交错使用,形成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

  唐三彩诞生于唐代有其文化渊源,之一成熟的陶瓷技术是唐三彩诞生的物质基础;第二唐代盛极一时的厚葬之风是促成其诞生的直接导向;第三唐代各个领域的历史文化是孕育其更好的艺术养料。

  唐三彩的用途

  一、陪葬冥器

  很多唐代的王公贵族死后都会使用唐三彩陪葬,因为唐三彩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也很差,不太适合用作家用,但是陪葬的话就非常合适。如今出土的唐三彩也多出自唐代的墓葬。

  二、宗教用品

  唐三彩除了作为陪葬的冥器之外,在宗教用品里唐三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陕西临潼庆山寺设立的传经室就展示了出土的一个唐三彩的宗教用品。

  三、建筑材料

  唐三彩还有一个作为建筑材料的用途。在古时候,人们习惯将玻璃称之为琉璃,把用低温铅釉陶技术 *** 的建筑材料也称为“琉璃”,而琉璃这种建筑材料常用作于皇室的大型建筑之上。

  拓展阅读:唐三彩的渊源

  唐三彩实际上是唐代彩色釉陶的总称,由于它烧制于唐代,所烧作品用得最多的色彩是黄、绿、白三种颜色,所以得到了唐三彩的名称,实际上,它所用的色彩还包括蓝、赭、紫、黑等。这种彩色釉陶是在汉代低温铅釉陶工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实践,对含有有色金属元素的各种原料有了新的认识而 *** 成功的。在唐代,自上而下形成了一种厚葬之风,上自王室成员,下至士大夫阶级乃至平民百姓,都流行以唐三彩陶器陪葬。厚葬之风使唐三彩的烧造数量及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对外贸易的发达使唐三彩陶器有了十分广阔的海外市场。由于政治经济的发达,各国商贾有的远涉重洋、有的沿着“丝绸之路”来到长安、洛阳等地,把包括唐三彩在内的商品运回到自已国家。根据外国考古发掘资料,在不少国家的许多地方已发现了唐三彩的踪迹。如埃及开罗南郊的福斯特、伊拉克巴格达北面的萨马拉和伊朗的内沙布尔等。另外在朝鲜半岛和日本也有大量唐三彩陶器发现,尤其是日本奈良等发现了唐三彩壶、瓶、罐、枕等不同造型的器物和陶片。一些国家在输入了唐三彩陶器后,仿烧了类似的风格的三彩陶器,如伊朗的“波斯三彩”、朝鲜的“新罗三彩”、日本的“奈良三彩”等。这些国家 *** 的三彩陶器,在风格上与唐三彩陶器各有不同,还是可以看到唐三彩的基本风格。

古代著名“唐三彩”工艺中的基本色彩有哪些

唐三彩,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唐三彩中不包括那一种颜色?

唐三彩中不包括那一种颜色?
唐三彩

有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唐三彩的色釉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的效果。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唐三彩用于随葬,做为明器,因为它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

唐三彩器物形体圆润、饱满,与唐代艺术的丰满、健美、阔硕的特征是一致的。它的种类繁多,主要有人物、动物和日常生活用具。三彩人物和动物的比例适度,形态自然,线条流畅,生动活泼。在人物俑中,武士肌肉发达,怒目圆睁,剑拔弩张;女俑则高髻广袖,亭亭立玉,悠然娴雅,十分丰满。动物以马和骆驼为多。

在唐右卫大将军墓中出土了一件骆驼载乐俑。这匹骆驼昂首伫立,通体棕黄色,从头顶到颈部,由下颔到腹间以及两前肢上部都有下垂长毛,柔丽漂亮。驼背上架有平台并铺有毛毯。平台上左右各坐胡乐俑二人,而且是背对背而坐,正在吹打乐器,有一俑站在中央,翩翩起舞。这三个乐俑个个深目高鼻,络腮胡须,身穿绿色翻领长衣,白色毡靴,只有前面一人穿黄色通肩大衣。这件高大的驼载乐舞俑精美绝伦,令人赞叹!

唐三彩的产地西安、洛阳、扬州是陆上和海上丝绸古道的联接点。在古丝绸之路上,唐代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骆驼。可以想见,在沙漠中,人和骆驼艰难跋涉,相依为命,所以人和骆驼有一种亲密感。它那高大的形态和坚毅负重的神情,似乎还带着丝绸古道的万里风尘。

唐三彩是唐代陶器中的精华,在初唐、盛唐时达到高峰。安史之乱以后,随着唐王朝的逐步衰弱,由于瓷器的迅速发展,三彩器 *** 逐步衰退。后来又产生了"辽三彩"、"金三彩"、但在数量、质量以及艺术性方面,都远不及唐三彩。

唐三彩早在唐初就输出国外,深受异国人民的喜爱。这种多色釉的陶器以它斑斓釉彩,鲜丽明亮的光泽,优美精湛的造型著称于世,唐三彩是我国古代陶器中一颗璀灿的明珠。
参考资料:http://home.seechina.com.cn/html/arts/4tsc.html

什麽是“唐三彩”?

谢谢
中国陶瓷珍品之唐三彩
唐三彩是唐代的一种精美陶器。盛唐时代发达的政治经济文化使当时的制陶业十分繁荣,唐三彩陶器是这种制陶工艺繁荣的重要标志。在全世界的许多博物馆、闰术馆及私人藏家手中,保存着许多造型优美、釉色斑斓的唐三彩作品,有立体陶塑,有各种形制的器具。当我们看到那些奔腾的骏马、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看到那些形态各异的文侍俑、武士俑、仕女俑以及形态各异的动物、禽鸟等唐三彩精品时,会从心底里发出对唐代发达制陶工艺的赞叹。这些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以普通的黏土制成,运用火的艺术使之成为不朽的艺术品,这是唐代无数不知名的陶艺家艺术和智慧的结晶。
唐三彩的 *** ,使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它的 *** 是人类制陶史上的一个闪光点。
什么是唐三彩呢?
唐三彩实际上是唐代彩色釉陶的总称,由于它烧制于唐代,所烧作品用得最多的色彩是黄、绿、白三种颜色,所以得到了唐三彩的名称,实际上,它所用的色彩还包括蓝、赭、紫、黑等。这种彩色釉陶是在汉代低温铅釉陶工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实践,对含有有色金属元素的各种原料有了新的认识而 *** 成功的。之间历经了一个由粗到精的缓慢烧造发展过程,到唐供时,终于烧成了著名的唐三彩陶器。
唐三彩一词,不见于古代文献,最早的记载是民国时期。而世人对唐三彩的重视大约在本世纪初,1905-1909年,陇海铁路修筑期间,洛阳北邙山一带因工程而毁损了一批唐代墓葬,发现了为数颇多的唐三彩作品。这批唐三彩被运到了北京市场上,受到了国内外古器物研究者的重视和古玩商的垂青,从此,世人皆知唐三彩之名。建国以来,唐三彩之名长期沿用至今,当然,专业研究者则多以“唐彩色釉陶”之名称呼,从严格意义上说,后者更具科学性,因为从工艺上看,唐三彩是“釉”而算不上“彩”,但唐三彩是约定俗成的名称,有广泛的影响,因而保持这一名称具有普遍意义。唐三彩在唐代的盛行并予以大量 *** 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7世纪至世纪的唐朝,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空前繁荣,文化艺术昌盛,国宾的强大促使了各方面的发展。陶瓷业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从另一角度看,唐三彩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经济的发展,也进一步导致了唐代统治阶级生活走向奢侈和豪华。这种追求奢华、讲究排场的生活方式,集中反映于等级森严的典章制度在殉葬品的使用方面,亦即唐三彩陶器方面。在唐代,自上而下形成了一种厚葬之风,上自王室成员,下至士大夫阶级乃至平民百姓,都流行以唐三彩陶器陪葬。厚葬之风使唐三彩的烧造数量及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大大 *** 了唐三彩陶器的生产。对外贸易的发达使唐三彩陶器有了十分广阔的海外市场。至公元9世纪,唐三彩陶器开始向外输出。由于政治经济的发达,致使各国商贾有的远涉重洋、有的沿着“丝绸之路”来到长安、洛阳和扬州等地,把包括唐三彩在内的商品运回自已国家。根据外国考古发掘资料,在不少国家的许多地方已发现了唐三彩的踪迹。较重要的地区如埃及开罗南郊的福斯特、伊拉克巴格达北面的萨马拉和伊朗的内沙布尔等。另外在朝鲜半岛和日本也有大量唐三彩陶器发现,尤其是日本奈良的大安寺遗址,福冈县宗像郡玄海町冲之岛、御坊山古坟和福冈大牢府遗址等发现了唐三彩壶、瓶、罐、枕等不同造型的器物和陶片。一些国家在输入了唐三彩陶器后,仿烧了类似的风格的三彩陶器,如伊朗的“波斯三彩”、朝鲜的“新罗三彩”、日本的“奈良三彩”等。这些国家 *** 的三彩陶器,在风格上与唐三彩陶器各有不同,但从这些陶器上还是可以看到唐三彩的基本风格。
唐三彩从唐初开始 *** ,其间经历了初创走向成熟时期、高峰时期和衰退时期三个历史阶段,这三个阶段与通常划分的唐代三个重要历史时期即初唐、盛唐、晚唐大致相同。公元7世纪初到8世纪即武德年间至武则天执政以前,是唐三彩在唐代漫长烧造过程中的初创时期。其在量 *** 的多为单一色釉而不是色彩斑斓的三彩陶器,品种较为单一。这个时期的产品以陕西礼泉县唐太宗时代的名将张士贵墓出土的釉陶器和郑仁泰墓出土的彩绘釉陶器为代表。但这两墓出土的陶器还不能算是典型的唐三彩陶器,当然,这时期唐三彩肯定已经开始烧造了。第二阶段为武则天上台到唐玄宗统治时期,即公元8世纪初到8世纪中叶,这一阶段包括了开元天宝和整个盛唐时代。随着唐朝国力的强盛,唐三彩陶器也随之进入鼎盛时期。因为经济的发展,厚葬之风随之滋漫,无论皇亲国戚、文武大臣还是平民百姓,都有唐三彩陪葬。现今所见的唐三彩陶器,大量的都出于这一时期,其烧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代表了唐三彩烧造的更高水平。公元8世纪中叶到10世纪初,“安史之乱”的出现导致了唐王朝政权的动摇,政治经济严重衰退,唐三彩的 *** 也随之进入了衰退期,典章制度和厚葬之风一去不复返。唐三彩的烧造已成了强弓之末,随着唐政权的减亡,唐三彩也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洛阳唐三彩”是今人十分熟悉的一个概念,顾名思义,洛阳是唐三彩的产地,其实,这可能是一个不十分确切的概念,因为洛阳只出土了大量的唐三彩陶器,但至今未找到烧造唐三彩的窑场,倒是离洛阳不远的河南巩县却是唐三彩的故乡。从现有考古资料来看,唐三彩陶器窑场较多的分布于北方地区,主要有河南巩县、陕西铜川耀州、河北内丘和临城。除此之外,还有四川邛崃。其中最有名的要属河南巩县的唐三彩窑场。
唐三彩的品种很多,有器物、有立体塑像、有明器、也有生活用具。从现存的各种唐三彩看,它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最完整的手工艺品,几乎没有一种唐代手工艺品的种类可以超过唐三彩的品种。概括起来,唐三彩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人物塑像(包括人首兽身的镇墓兽)
人物塑像亦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俑类,唐三彩的俑也有多种,大型作品如文官俑、武士俑、天王俑,还有人首兽身的镇墓俑或镇墓兽。中小型作品如男立俑、女立俑、骑马男俑、骑马女俑、胡俑、戏弄俑等。文官俑、武士俑、天王俑、及镇墓兽通常出土于身份很高的皇亲国戚和官吏墓中,这些作品一般身材很高,有的七八十厘米,有的可达一百多厘米。
二、动物塑像(包括飞禽走兽)
除各式陶俑外,唐三彩中的动物塑像也是丰富多采的,在各种动物塑像中,马和骆驼最为引人注目。在唐三彩中出现如此之多的马和骆驼,是与当时的社会发展历史相一致的。集中反映了当时发达的交通运输业。唐三彩中还有其它造型的动物诸如:猪、羊、兔、鸡、鸭等应有尽有。
三、生活用具
唐三彩中最常见的是那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器具,如盘、三足盘、洗、碗、壶、罐、瓶、尊、钵、枕等。那些生活用具中包括饮食用器、文房用器、化妆用器、储藏器等多种类别,但大多数器物可能作为明器用以陪葬,因为从实物看,绝大多数生活用具是从墓葬中出土的,尤其是一些小件器更是毫无价值,只能是明器。
四、模型
唐三彩中还有一种模型类制品,作为陪葬品中的一个方面,唐三彩模型的多样化是显而易见的,为了使那些已死去的人过与生前相同的生活,一些有身份的人墓中通常会被安排置放各种不同的模型,为在历代墓葬中均可见到。
唐三彩是局限于唐代 *** 的三彩陶器,随着唐王朝的减亡,唐三彩也随之消失。唐代以后,唐三彩的 *** 工艺在北方地区流传繁衍,其中包括契丹民族的三彩和北宋三彩,还有金代的金三彩等。但它们的艺术水平与唐三彩相比较为逊色。风格也有较大的区别。

唐三彩的说明文

一篇关于唐三彩的说明文(200字以上),我会以你写的好不好来加悬赏分。主要写它产于什么时期的?它的特点形象?最后是中心句。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唐三彩的生产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唐三彩的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唐三彩用于随葬,做为明器,因为它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

唐三彩的 *** 工艺十分复杂。首先要将开采来的矿土经过挑选、舂捣、淘洗、沉淀、晾干后,用模具作成胎入窑烧制。唐三彩的烧制采用的是二次烧成法。从原料上来看,它的胎体是用白色的粘土制成,在窑内经过1000-1100摄氏度的素烧,将焙烧过的素胎经过冷却,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种釉料入窑釉烧,其烧成温度为850-950摄氏度。在釉色上,利用各种氧化金属为呈色剂,经煅烧后呈现出各种色彩。

釉烧出来以后,有的人物需要再开脸,所谓的开脸就是人物的头部仿古产品是不上釉的,它要经过画眉、点唇、画头发。这么一个过程,然后这一件唐三彩的产品就算完成了。

唐三彩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首先是造型。从造型方面来讲,它的造型与一般的工艺品的造型不同,与其他时代出土的马也不同。首先它的造型比较肥硕,这个马的品种,据说是从当时西域那边进贡过来的,所以和我们现在看到的马的形状有点不大相同,马的臀部比较肥,颈部比较宽。唐马的造型特点,它是以静为主,但是静中带动,你们看到这是一匹静立的马。但是它通过马的眼部的刻画,马的眼部是刻成三角形的,眼睛是圆睁的,然后马的耳朵是贴着的,它好像在静听或者听到有什么动静一样,它通过这样的细部刻画来显示出来唐马的内在精神和内在的韵律。

唐三彩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釉色。作为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红绿白三种釉色,这在唐代本来就是首创,但是匠人们又巧妙地运用施釉的 *** ,红、绿、白三色,让它交错、间错地使用,然后在高温下经过高温烧制以后,釉色又浇融流溜形成独特的流窜工艺,出窑以后,三彩就变成了很多的色彩,它有原色、有复色、有兼色,人们能够看到的就是斑驳淋漓的多种彩色,这是唐三彩釉色的特点。

唐三彩器物形体圆润、饱满,与唐代艺术的丰满、健美、阔硕的特征是一致的。唐三彩的造型丰富多彩,一般可以分为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三彩人物和动物的比例适度,形态自然,线条流畅,生动活泼。在人物俑中,武士肌肉发达,怒目圆睁,剑拔弩张;女俑则高髻广袖,亭亭立玉,悠然娴雅,十分丰满。动物以马和骆驼为多。

在唐右卫大将军墓中出土了一件骆驼载乐俑。这匹骆驼昂首伫立,通体棕黄色,从头顶到颈部,由下颔到腹间以及两前肢上部都有下垂长毛,柔丽漂亮。驼背上架有平台并铺有毛毯。平台上左右各坐胡乐俑二人,而且是背对背而坐,正在吹打乐器,有一俑站在中央,翩翩起舞。这三个乐俑个个深目高鼻,络腮胡须,身穿绿色翻领长衣,白色毡靴,只有前面一人穿黄色通肩大衣。这件高大的驼载乐舞俑精美绝伦,令人赞叹!

唐三彩的产地西安、洛阳、扬州是陆上和海上丝绸古道的联接点。在古丝绸之路上,唐代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骆驼。可以想见,在沙漠中,人和骆驼艰难跋涉,相依为命,所以人和骆驼有一种亲密感。它那高大的形态和坚毅负重的神情,似乎还带着丝绸古道的万里风尘。

唐三彩是唐代陶器中的精华,在初唐、盛唐时达到高峰。安史之乱以后,随着唐王朝的逐步衰弱,由于瓷器的迅速发展,三彩器 *** 逐步衰退。后来又产生了"辽三彩"、"金三彩"、但在数量、质量以及艺术性方面,都远不及唐三彩。

唐三彩早在唐初就输出国外,深受异国人民的喜爱。这种多色釉的陶器以它斑斓釉彩,鲜丽明亮的光泽,优美精湛的造型著称于世,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器中一颗璀灿的明珠。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
唐三彩的生产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划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自然垂流、相互渗化,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
唐三彩属于一种低温铅釉,它是在七八百度的窑炉里面烧造的,因为它釉里含有不同的低温铅釉呈色剂,所以釉经过煅烧以后,互相熔融,出来以后是绚丽多彩,釉以绿以褐或黄或白,三种基本颜色为主,古代是以三为多,当然它不一定都是三种颜色,有的还是五种,我们这个中国古代的唐三彩是唐代创烧和 *** 的,它当时主要是一种陪葬的冥器,作为达官贵人和皇室的一些皇帝作为陪葬的冥器,所以唐三彩在我们陕西,尤其在唐长安城附近的唐陵里边,陪葬墓里发现的非常多。
1905-1909年,陇海铁路修筑期间,洛阳北邙山一带因工程而毁坏了一批唐代墓葬,发现了为数众多的唐三彩随葬品。常见的出土唐三彩陶器有三彩马、骆驼、仕女、乐伎俑、枕头等。尤其是三彩骆驼,背载丝绸或驮着乐队,仰首嘶鸣,那赤髯碧眼的骆俑,身穿窄袖衫,头戴翻檐帽,再现了中亚胡人的生活形象,使人联想起当年骆驼叮当漫步在"丝绸之路"上的情景。
唐代是我国封建朝代的鼎盛时期,所以说唐三彩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这种唐王朝的政治、文化、生活,它跟唐代诗歌、绘画、建筑其他文化一样,共同形成了唐王朝文化的旋律,但是它又不同于其他的文化艺术,从现代的陶瓷史上认为,唐三彩在唐代陶瓷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因为在唐以前,只有单色釉,最多就是两色釉的并用,在我国的汉代,已经有了两色,就是黄色和绿色的两种釉彩在同一器物上的使用。那么到了唐代以后,就是说这种多彩的釉色在陶瓷器物上同时得到了运用。有的就是从陶瓷史上有人考证讲,这和唐代当时的审美观点起了很大的变化有关系。在唐以前人们崇尚的是素色主义吧,到唐代以后,它包容了各种文化,包容了外来的好多文化,那么就是说这个时候从绘画也好,从陶瓷也好,从金银器的 *** 也好,它形成了一个灿烂文化的这么一个特点。
唐三彩在唐代的兴起有它的历史原因。首先陶瓷业的飞速发展,以及雕塑、建筑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它们之间不断结合、不断发展,因此从人物到动物以及生活用具都能在唐三彩的器物上表现出来。
唐代贞观之治以后,国力强盛、百业俱兴,同时也导致了一些高官生活的腐化,于是厚葬之风日盛。唐三彩当时也是作为一种冥器,曾经被列入官府的规定之列,一品、二品、三品、四品,就是说可以允许他随葬多少件,但是实际上明文有明文的规定,作为这些达官显贵们,并不满足于明文的规定,反而他们往往比官府规定要增加很多的倍数,去做这种厚葬。官风如此,民风当然也如此,于是从上到下就形成了这么一种厚葬之风,这也就是唐三彩当时能够迅速在中原地区发展和兴起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现今所见的唐三彩陶器,大量的都出于盛唐时期,其烧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代表了唐三彩烧制的更高水平,然而从晚唐开始,唐三彩的 *** 逐渐走向衰败。
唐三彩绚丽的色彩、丰富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代表了唐代陶瓷业发展的更高成就,那么一件唐三彩作品是如何 *** ,又是如何烧制的,它又有什么特点呢?
唐三彩的 *** 工艺十分复杂。首先要将开采来的矿土经过挑选、舂捣、淘洗、沉淀、晾干后,用模具作成胎入窑烧制。唐三彩的烧制采用的是二次烧成法。从原料上来看,它的胎体是用白色的粘土制成,在窑内经过1000-1100摄氏度的素烧,将焙烧过的素胎经过冷却,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种釉料入窑釉烧,其烧成温度为850-950摄氏度。在釉色上,利用各种氧化金属为呈色剂,经煅烧后呈现出各种色彩。
工人在上釉子这方面,主要是釉子要掌握均匀,着均匀。一般情况下,不能薄也不能厚,如果太厚了就出现流釉,釉子还会崩下来;要是上得太薄了,釉子还会发黑,不均匀,所以都会影响釉子的成色。
唐三彩是低温铅釉,那么它的基础釉就是以铅丹和石英为主,再加一些少量的高岭土和常石,那么分别加上不同的氧化物,比如氧化铁形成了红色,氧化铜形成了绿色,氧化钴形成了蓝色。
釉烧出来以后,有的人物需要再开脸,所谓的开脸就是人物的头部仿古产品是不上釉的,它要经过画眉、点唇、画头发。这么一个过程,然后这一件唐三彩的产品就算完成了。
唐三彩的造型丰富多彩,一般可以分为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
出土的唐三彩,从现在分类来看主要也是分为动物、器皿和人物三类,尤其以动物居多,这个可能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在我国古代马是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战场上也是需要马,农民耕田也需要马,交通运输也需要马,所以唐三彩出土的马比较多,其次就是骆驼也比较多,这可能和当时中外贸易有关,骆驼是长途跋涉的交通工具之一,那么人们经商可能就是从东往西,从西往丝绸之路沿途需要骆驼作为交通工具。所以说,匠人们把它反映在工艺品上。人物一般以宫廷侍女比较多,这个反映就是当时的宫廷生活有关。
唐三彩的特点我们现在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首先它是造型,从造型方面来讲呢,它的造型与一般的工艺品的造型不同,与其他时代的出土的马也不同。首先它的造型比较肥硕,这个马的品种,据说是从当时西域那边进贡过来的,所以和我们现在看到的马的形状有点不大相同,马的臀部比较肥,颈部比较宽。唐马的造型特点,它是以静为主,但是静中带动,你们看到这是一匹静立的马。但是它通过马的眼部的刻划,马的眼部是刻成三角形的,眼睛是圆睁的,然后马的耳朵是贴着的,它好像在静听或者听到有什么动静一样,它通过这样的细部刻划来显示出来唐马的内在精神和内在的韵律。
唐三彩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釉色。作为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红绿白三种釉色,这在唐代本来就是首创,但是匠人们又巧妙地运用施釉的 *** ,红、绿、白三色,让它交错、间错地使用,然后在高温下经过高温烧制以后,釉色又浇融流溜形成独特的流窜工艺,出窑以后,三彩就变成了很多的色彩,它有原色、有复色、有兼色,人们能够看到的就是斑驳淋漓的多种彩色,这是唐三彩釉色的特点。
唐三彩这一种工艺品的特点,它有中西文化的交流特点在里面,这个造型是鸡头器皿,从现在的考证它当时是西域国家甚至中东国家的一种盛酒用的器皿,但是作为中原地区把它作为一种工艺品来 *** ,并且人们的使用可以看到当时中西文化的交流。
随着社会的进步,复制和仿制工艺的不断提高,唐三彩的品种也越来越多。洛阳人在传统唐三彩造型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平面唐三彩,他们还将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更多更好的唐三彩作品。
唐三彩作为传统的文化产品和工艺美术品,不仅在中国的陶瓷史上和美术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它在中外的文化交流上也起到了相当得要的作用。
据考古界的挖掘,在丝绸之路、地中海沿岸和西亚的一些国家都曾经挖掘出来过唐代三彩的器物碎片。那么这种文化传流到国外也对他们的陶瓷业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包括在日本和朝鲜。日本奈良时期曾经仿制中国的三彩 *** 出来过三彩器物,当时被称为奈良三彩,朝鲜的新罗时期也仿造中国的三彩 *** 过三彩的器物,叫新罗三彩。
正因为唐三彩有如此的魅力,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国际、国内市场的开放,喜爱收藏唐三彩的人越来越多。目前中国的洛阳和西安等城市是唐三彩的主要产地。
洛阳唐三彩造型丰满、圆浑,生动传神,釉色通过熔融流动,自然渗化,呈五光十色,独具民族风格,受到国内外游客的欢迎。
唐三彩的复制和仿制工艺在洛阳己有上百年的历史了,经过历代艺人们的研制,使"洛阳唐三彩"的工艺技巧和艺术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唐三彩的 *** 工艺也得以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