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十一号飞船什么时间返回?神舟十一号发射时间和返回时间

AquArius 53 0

神州十一号飞船什么时间返回?

2016年11月18日下午,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着陆。

神舟十一号发射时间和返回时间

神舟十一号于2016年10月17日发射,2016年11月18日返回。

神舟十一号,简称“神十一”,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十一艘飞船,是中国第六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创造中国载人航天在轨飞行时间的新纪录的重要里程碑。

神舟十一号于2016年10月17日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于2016年10月19日与天宫二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工作,形成组合体;于2016年11月18日进入返回程序,返回舱降落主着陆场,完成载人任务。神舟十一号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过程,为中国空间站建造运营和航天员长期驻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神州十一号飞船什么时间返回?神舟十一号发射时间和返回时间-第1张图片-百晓生活录

神舟十一号的任务目的简述

1、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进一步考核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和性能,以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为主。

2、完成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

3、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应用技术试验、在轨维修试验、空间站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4、进一步对改进型载人飞船功能进行全面验证,为后续载人任务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我眼中的神舟十一号四百字作文

我和爸爸坐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望着屏幕,唯恐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经过四次分离(助推器分离、一二级分离、整流罩分离、目标飞行器与火箭分离)等步骤,神舟十号终于进入对接轨道,它将与在*个月之前发射的天宫一号进行1次自动交会对接和1次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
听爸爸说,神舟十号只是一个步骤,一个中国建立太空站目标的必要步骤。神舟十号一个小型简易空间实验室,以交会对接技术为核心任务,由于在轨时间较长,也将承担一些观测等方面的任务。预计中国在2015年前发射“天宫”二号和“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那时他们重点突破再生式生命保障、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货运飞船等关键技术,同时开展一定的科学应用,2020年前后发射的中国空间站定为“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站的建造和运营技术、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并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
我们想想看,南极咱们有3个站了,北极咱们要有一个站了,深海咱们7千米深潜器已完工,月球的大家都知道,火星的研制中,可能和俄罗斯联合搞吧……一个都不能少!存在就是利益,这都是为子孙后代争夺未来的生存空间!所以神舟十号的发射成功,是为中国之后的发展埋下了伏笔,中国将在这些基础上更加进步,繁荣。
神舟十号意义非凡,这是中国人飞天梦想的继续延伸。“神舟十号”已成为另一个象征,表明中国通过几十年经济繁荣的财富积累,国力提升,能集中力量发展航天事业,在一度只有少数国家掌握的技术领域开始缩小差距。
无垠的太空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探索太空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在人类探索太空的事业中,中国理当有自己的贡献。中国航天技术进一步发展,获益的是全球。
作为一个小学生,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同时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更多科学知识,将来有机会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篇二:神舟十号飞天观后感

  神舟十号飞船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 将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神舟十号发射了,它带走的是全国人民13亿颗紧张的心,带回来的却是13亿滴喜悦的泪水!就让我们一起期待,期待神十回归的那一天。
  神舟十号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五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升空后再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试验。对接完成之后的任务将是打造太空实验室。任务将是对“神九”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拾遗补缺”。
  这将是飞船在天空飞行时间最长的一次。航天科技集团神舟十号飞船总设计师张柏楠表示,重点是解决空间站建设中的这些关进技术,通过天宫一号的飞行来发现、解决、验证在空间站建设运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重点,所以“神舟十号”的任务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任务。
  我为我们的科学家感到骄傲,我为我的祖国感到自豪!我做为一名小学生,现在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以后,为祖国做出贡献,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之一强国!

篇三:神舟十号观后感作文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点火,起飞,脱离大气层……一切都那么顺利。这次神舟十号的任务是和天宫一号对接,它一定能完成祖国交给它的任务的!
  神舟十号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五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升空后再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试验。对接完成之后的任务将是打造太空实验室。任务将是对“神九”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拾遗补缺”。飞船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 将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中国,上个世纪初还是一个落后的国家,经常被其他国家欺负,被别人抢了属于自己的东西。但是我们的国家却有一群顶天立地不屈不饶的人,他们有着梅花一样坚强的精神。哦,是他们创造出了现在的中国;是他们决定了中国的未来;也是他们帮助中国一步步走向成功!中国原本是一个不起眼的国家,但现在,神舟十号发射了,神州十号空间成功交会对接,接下来还有神舟十一号……中国发射了那么多次火箭,每一次都创造出完美的奇迹!作为中国人,我深深地为自己的祖国感到自豪!
  航天员王亚平阿姨是我们的“太空老师”。让我们中小学生了解了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
  神州十号空间交会对接,预示着我国为来空间站的建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象征着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体现了我国科技的发达,国家的繁荣昌盛。祝愿远在太空的宇航员叔叔阿姨们能够凯旋归来!

篇四:神舟十号空间交会对接观后感

  2013年6月17点38分神舟十号一飞冲天,肩负着中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的重大任务,代表着中国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自己的太空梦。任务将是对“神九”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拾遗补缺”。飞船将于搭载三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飞向太空。
  神十将首次开展面向青少年的太空科学讲座科普教育活动,这将是此次任务的一大亮点。专家介绍,科普教育是航天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利用载人航天这个平台向中小学生揭示太空微重力条件下的特殊现象和规律,能够激发青少年对科学探索的热情,也可以为未来充分利用空间站资源进行科普活动积累经验。实际上,这也是世界各国太空活动的重要内容。此外,看似简单的太空授课需要天地通信链路的支持,也对3名航天员之间的协同配合提出了挑战。
  无论是从嫦娥、神舟系列的的发射,还是北斗卫星的组网等等,都给了我们充分的信心和自豪,所以神十的发射,我觉得是充满了自信的,这样的事实证明,只要我们自己想做,并且认真地去做了,就绝对会成功的。这就在另一个方面对我们折射出这样的一个事实在现实社会中你努力了认真去做了付出了就会得到回报的,虽然这个回报可能和你自己预期的实际目标会有很大的出入,也或许即使你自己做出了努力但是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回报。
  “神十”的另一重大意义在于它承载了中国着手发射空间站的关键任务。2011年9月29日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其实就是一个空间站雏形,其主要使命在于检测“神十”和定于今年稍后发射的“神十”系列飞船能否与其对接,以及航天员是否能短暂管理空间站。现在,“神十”已经完成了自动对接任务,只要预计在6月24日由航天员完成的手动对接任务也成功,就标志着中国已经掌握了不同航天器之间对接的关键技术,并将朝向建设中国自身的空间站跨出一大步。
  人们会以美国的成功例子说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只要能够成功转为民用,它对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可估计的。换言之,只要中国雄心勃勃的航天计划是为了科技的发展,谋求人类的幸福,而不是为了称霸太空,其巨额投资应能获得更巨额的回报。
  可是我想说的是:进军太空固然是长久之计,眼光是长远的 ,但现在中国还有一亿的贫困人口,这正常吗?这问题要怎么协调是值得深思的,会不会太快了?看看那些农民看到神十升天时是什么心情,无非是看一下热闹,下次聊天拉下刘洋上天的家常,如果是他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那种心情肯定是不能比的。

篇五:高中生观看“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作文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全部过程。
神舟十号奔向太空,这是中国迈出意义非凡的一大步,同时也是继“天宫一号”、“神舟九号”等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之后,向全世界再次证明了中国实现全面载人航天飞行能力。
根据了解,“神舟十号”只是中国发展太空空间站的一个目标飞行器,但并不时真正意义上的空间站,它只是一个雏形——一个重**多的空间实验室的雏形。神舟十号将在轨飞行15天。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先后与天宫一号进行1次自动交会对接和1次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进驻天宫一号,并开展航天医学实验、技术试验及太空授课活动。完成组合体飞行后,飞船撤离并返回着陆场,天宫一号转至长期运营轨道。
“神舟十号”为中国构建太空空间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回顾一下国际太空站的历程。
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首先提出了国际空间站的新构想;1993年,经过将近十余年的探索和无数次重新设计,终于开始着手建设太空站;1994年,准备阶段开始,在此期间,航天飞机与“和平”号太空航进行了9次对接;1998年,国际空间站的之一组件曙光号功能货舱发射成功;2001年,命运号实验舱与团结号节点舱对接,探索号气闸舱安装完成;2008年,哥伦布号实验舱安装完成,开始安装希望号实验舱;2010年,安装宁静号节点舱。
从国际太空站的艰辛历程可以看出,“神舟十号”只是中国向太空迈出的一小步,但是这绝对是意义巨大的一步。
中国载人航天是深谋远虑的,每一步都经过无数次计算和测试,确保万无一失。目前主要分三步走:之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可以说,中国航天技术是借鉴前人的技术而自主创新的。中国航天现有八大系统:航天员系统、空间应用系统、载人飞船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监控通讯系统、着落场系统、空间实验室系统。这八大系统是中国经过长达**多年的摸索才总结出来的,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辛酸。
人类目前载人航天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将实验室搬上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的独特环境,开展地面无法进行的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实验,从而为人类造福。太空生命科学试验不仅可以进行植物育种、发明新的药物,而且在半导体、特种材料、天文学、对地观测等方面的好处更是不一而足。
因此,以神十天宫一号为起点的中国空间站建设,将为中国的科学研究带来更大的舞台。周建平说过:只有对人自身在太空中的行为和能力有了清晰的认识,才可能具备更好的开发能力。目前,中国正在朝着这样的目标进发。中国的空间站将成为世界科学发展进步的平台,为人类探索做出贡献。
作为一名高二化学生的我,同时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中国在载人航天事业技术上的发展,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更加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要为祖国的繁荣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

科普漫画:英雄凯旋,神舟十一号返回舱经历了啥

从神舟一号、神舟二号,到神舟十一号,17年间,“神舟”家族已经诞生了十一个兄弟,他们个头、长相都一模一样。而即将在10月17日飞天的神舟十一号,与其他飞船相比,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呢?
乘客:
神舟一号、神舟二号、神舟三号、神舟四号,神舟八号,均是无人实验飞船。
神舟五号:杨利伟

神舟六号:费俊龙 聂海胜

神舟七号: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
神舟九号:景海鹏 、刘旺 、刘洋
神舟十号: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女)
神舟十一号:景海鹏、陈冬
轨道:
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轨道高度是343公里。而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对接时的轨道高度是393公里,比过去高了50公里。
时间:
总飞行时间达33天,是我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
任务:
将开展14项空间科学和应用试验、航天医学实验、首次人机协同在轨维修技术试验、太空科普活动。
技术创新:
配备宽波束中继子系统,让天地联系更紧密;
光学成像敏感器升级,具备了在苛刻光照条件下准全天候稳定测量能力,极大地提高了交会对接的可靠性;
配置优化,存储了更多食品、饮水等航天员支持用品,满足航天员驻留需求;
优化热控设计,以消除组合体连续偏航引起的返回舱温度过低、设备容易结露的风险,和推进舱、贮箱、发动机温度过高可能超上限的风险。

神舟十一号将返回 如何再入大气层?在哪儿着陆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于近日结束30多天的“太空之旅”,两位航天员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中的任务也已经接近尾声,今日,景海鹏和陈冬将开始进行撤离天宫二号的准备工作,并进入神舟飞船,之后将返回地面。
按计划,神舟十一号返回舱将着陆在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区。为确保任务圆满成功,主着陆场系统近日完成了最后的搜索救援综合演练,目前各项准备已就绪,静侯神舟回家。
主着陆场系统完成最后搜索演练
这是神舟十一号返回前,主着陆场进行的最后一次系统综合演练,空中和地面分队完全按照1:1的全任务状态和流程进行。演练模拟飞船搭载2名男航天员正常返回主着陆场区,航天员健康状况良好,返回舱呈倾倒姿态。

12时40分,演练正式开始,空中和地面搜救分队相继出发,到达待命区域;
13时41分,返回舱出黑障,搜索开始。根据北京通报落点,空中分队利用机载搜索设备;
13时46分,成功捕获243信标信号,直升机进行归零飞行;
13时53分,指挥机目视返回舱,空中分队相继降落,赶赴返回舱现场。

随后,地面分队到达演练现场,搜救队员按照流程进行了航天员出舱、医监医保、返回舱现场处置、后送航天员等科目演练。
主着陆场:乌兰察布阿木古郎大草原
神舟十一号飞船将会降落在主着陆场所在的阿木古郎大草原。“阿木古郎”是蒙古语“平安”的意思,阿木古郎草原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的四子王旗境内,位于内蒙古中部,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

从陆路进入阿木古郎草原,红格尔苏木是必经之地,苏木就是乡镇,这里有建于1758年远近闻名的希拉木仁庙,红格尔苏木也因此被称为大庙。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着陆场站就建在大庙的一侧。
阿木古郎草原平均海拔1400米,草原的边缘略高,有明显的地形变化,而草原深处略低,越往中间地势越开阔越平坦,形状很象一个浅浅的碟子。阿木古郎草原的地理地貌属沙质草地,没有大河,没有高山沟壑,也没有高大树木,当地人烟稀少,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超过10人,这些条件都非常适合飞船着陆。
当地的气候也满足飞船回收的基本条件,阿木古郎草原为中温带大陆气候,全年干燥,春、秋、冬季少雨,能见度高。尽管夏季雷暴等强对流天气时常出现,但这在全年的比例并不高。
为使飞船返回着陆的机会尽可能地多,着陆场应选在飞船运行的船下点轨迹尽可能多圈次通过的地域,阿木古郎草原也符合这样的条件。
气象条件是返回着陆的关键因素
主着陆场的气象条件将是飞船能否按时返回的关键,雷雨大风都不适宜飞船返回。而在所有的气象条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地面浅层风的大小。
根据计算,飞船返回舱将在离地面10公里左右的高度打开降落伞,依靠降落伞的减速功能缓缓飘向地面。如果风力过大,飞船有可能飘出指定着陆区域,增加搜救难度。
另外,如果地面风速过快,在飞船降落地面后,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巨型降落伞可能会拖着返回舱在地面高速翻滚,对航天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而雷电天气更是无法确保飞船安全返回。因为返回舱为金属材质,雷电可能会对其通信设备和电子元件造成破坏,这样对航天员的安全很不利。
如遇主着陆场天气恶劣无法降落,相距1000公里的副着陆场可以起到气象备份的作用。
载人航天器三种 *** 再入大气层
载人航天器的安全返回,关系着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是载人航天任务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从技术层面来说,航天器的返回包括再入大气层、减速和着陆等复杂过程。而在再次进入大气层这个环节上,国际上一般采用的有三种 *** 。

美国和苏联早期的载人飞船,如美国的“水星”载人飞船、苏联的“东方”及“上升”载人飞船,它们再入大气层的方式都是弹道再入式。 弹道再入式 载人飞船返回大气层时,返回舱沿着自然下落的轨迹进入大气层。这种方式技术简单,通过大气层时间短,飞船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热量相对少,飞船防烧蚀结构也相对简单。但它有明显缺点,就是下落过程中航天员受到的冲击很大,返回舱落点精度较差难以寻找,所以对航天员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降低对航天员的影响,提高落地精度,美国的“双子星”“阿波罗”载人飞船、俄罗斯的“联盟”系列载人飞船以及我国目前的神舟飞船在返回地球时都使用了升力再入大气层的方式。升力再入式航天器进入大气层时会产生一定可控制的升力,让航天器沿滑翔式轨道或跳跃式轨道滑行,从而缓和减速过程,这样航天员受到的冲击力会小些,而且飞船有一定的机动能力,所以落点更精确,使回收人员能够更迅速地找到航天员。

而可以多次往返太空的航天飞机与一次性使用的飞船的返回方式截然不同,它采用的是滑翔式。 滑翔式 航天飞机的外形很像飞机,所以在大气层内能够像飞机一样滑行,最终滑降在特定的着陆场跑道上。由于航天飞机在着陆时是无动力滑翔,所以只有一次着陆机会,如果气象等条件不允许它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的主着陆场降落的话,它只能降落在另外两处副着陆场,要花费几周时间、动用经过特殊改装的波音747飞机把它驮回肯尼迪航天中心。

虽然美国的航天飞机在2011年全部退役了,但美国和欧洲国家正在研制中的、类似航天飞机的小型航天器,都沿用了滑翔水平着陆这一方式。